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长牙带刺”!罚没金额超3.5亿元

  • 汽车
  • 2025-02-13 17:09:07
  • 1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长牙带刺”!罚没金额超3.5亿元

  2025年以来,千万级、百万级大额罚单频现,金融强监管“长牙带刺”继续深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3日,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披露的涉及银行保险信托行业的罚单有1000余张,罚没金额合计超3.5亿元。其中,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等违法违规行为,是监管部门处罚的重点。

  大额罚单频现

  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以来,千万级罚单频现,涉及银行、理财、保险等行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月8日披露的最新一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交银理财、人保财险、泰康在线三家机构均被罚没超过千万元。其中,交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等问题,被罚款1750万元。

  交银理财相关人员回应记者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交银理财进行的行政处罚决定,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目前,监管指出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显示,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均因违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等多项违法行为被处罚,多名相关责任人同时被罚,合计被罚没金额近1亿元。

  同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信贷业务不规范经营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罚款1680万元,并责令改正。

  此外,百万级罚单今年以来也不少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3日,监管部门已发布近50张罚款金额逾百万元的银行业罚单。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股权投资母基金业务未制定管理制度、未按规定程序选聘金融服务合作机构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剑指信披、贷款领域

  从被处罚金融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来看,信息披露不规范、贷款“三查”未尽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金融行业顽疾,是监管部门的处罚重点。

  “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是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在监管部门要求下,理财公司的信息披露合规意识逐渐增强,且在信息披露渠道、业绩展现等方面有所改善,但部分机构仍然存在择优披露、底层资产穿透不符要求等情况。”某国有银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要求明显趋严。2024年,有多家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因信息披露不规范受到监管处罚,合计罚款金额超3000万元。

  除信披外,贷款业务仍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企业预警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在监管部门已披露的银行业罚单中,有一半罚单剑指违规贷款业务,涉及违规发放贷款、贷款“三查”不严、贷款资金被挪用等多个问题。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开出多张大额罚单,表明2025年强监管、严监管态势将进一步持续和深化。未来金融机构仍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规定完善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合规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并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强化监督管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