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上海方案”出台,外商独资医院入华再提速!

  • 生活
  • 2025-01-09 20:30:05
  • 11

  外商医疗机构要融入国内医疗系统生态圈,最好的模式应该是与国内头部顶尖的几家医疗机构合作共赢。但前提是要能够突破政策和机制上的瓶颈。

  为推动外商独资医院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各地政府正在陆续出台文件细则。2025年,外商独资医院入华进程有望再提速。

  1月8日,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疾控局共同制定发布《上海市深化外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下称:“上海方案”),就试点范围、试点数量和试点条件等作出明确。

“上海方案”出台,外商独资医院入华再提速!

  “上海方案”指出,鼓励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区等扩大开放试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域和外籍人士集中居住的中心城区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原则上,单个特殊功能区和外籍人士集聚区内设置不超过2家。从外商医院设立和运行条件来看,医院的经营性质可以是营利性或者非营利性。

  “上海方案”还对准入管理流程进行明确,审批部门。外商独资医院由区卫生健康委初审,符合条件的,由市卫生健康委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审批时限来看,对申请设置的外商独资医院,区卫生健康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设置初审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对申请执业登记的外商独资医院,市卫生健康委在45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024年9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印发《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为外商医院的试点条件、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作出规定,例如外商独资医院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精神科住院治疗,肿瘤细胞治疗新技术试验性治疗等医疗及伦理风险级别较高的诊疗活动。此外,外商独资医院需要把储存患者健康数据的医药服务器放到境内;应当使用在我国境内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医疗器械。

  近年来,海外资本对于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持续投入。2024年5月,太古股份公司宣布完成增持德达医疗(DeltaHealth China Limited)股份的交易,实现对该公司的控股。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德达医院已被纳入医保结算单位。

  2024年年底,由新加坡鹏瑞利集团投资的外商医院广州白云鹏瑞利医院宣布成立,有望于近期获批。鹏瑞利集团在天津的外商独资医院也已于2024年12月获得了天津的首张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24年12月,新加坡绿叶医疗也宣布计划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

  对此,一位民营医院方面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针对外商医院最新的开放试点工作是中国医疗领域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丰富国内医疗资源多元供给,并与内资医院形成互补协同局面。与此同时,我国医疗领域对外资的开放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后续各地与自贸区相关政策细则的落地,以及外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还有待观察。

  中国人群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近年来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从多家医院管理人士方面了解到,得益于庞大的医疗专家团队资源,上海等地头部公立医院的国际医疗部床位长期“一床难求”,床位的紧张程度远超私立医院。

  某头部三甲医院管理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只要能提升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制定好合适的价格,进一步放开用药和创新器材方面的限制,这些国内医疗机构也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能很好地满足患者对于高端医疗资源的需求。”

  但上述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外商医院在中国没有发展的空间。“外商医疗机构要融入国内医疗系统生态圈,最好的模式应该是与国内头部顶尖的几家医疗机构合作共赢。”他指出,但前提是要能够突破政策和机制上的瓶颈。

  上海医疗资源丰富,患者群体更是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引入外商独资医院,也有望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进中国市场,产生“鲶鱼效应”。

  “尽管高端民营医疗机构过去十多年来逐步发展起来,但是这些私立医院吸引患者主要还是靠服务。”一位医疗行业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