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diy科技城市成都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情感
  • 2024-12-25 20:53:03
  • 4
  “大裝置落在四川,落在成都,對我們這些並不能直接產生使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支持非常大。”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副所長、PandaX暗物質實驗首席科學家、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劉江來在2024騰訊科學WE大會演講現場如是說。   5天前,《2024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研究》報告在第十二屆科博會上發布。報告顯示,“2024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TOP100”榜單中,成都排名全國第8位。此外,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在“科技集群”百強榜中成都位列第23位,連續6年不斷提升。   從科學探索前沿布局,到連年進位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成都創新活力澎湃。   創新發展態勢如何?   “全球/全國首例”接連涌現   最近,成都科技創新領域不斷傳來好消息。11月7日,由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經口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聲門區腫瘤切除術,在精准治療腫瘤的同時,讓患者的器官受到最大程度保護。   10月28日,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全國首發成都造人形機器人“貢嘎一號”,實現成都造人形機器人零的突破。目前,該產品為國內唯一真正擁有人形機器人“最強大腦”的超輕量級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   一個個科技創新成果涌現,折射出成都創新動能持續增強的發展態勢。可以看到,這些成果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印証了一個重要趨勢——成都科技創新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站在了新的起點。   創新成果涌現的背后,離不開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的支撐。   近年來,成都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多點突破。目前,全球50%以上的iPad是成都制造,全國首條、全球第二條6代AMOLED生產線在成都投產,國內首顆x86服務器芯片在成都量產,成都的工控安全、密碼等安全產品技術全國領先。此外,在蓉科研團隊牽頭或參與的“懸鏈線光學”等22個科技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全國首創、國際領先已然成為成都科技創新的“高頻詞”。   如何打造創新策源“引擎”?   布局落子高能級創新平台   作為天府實驗室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天府絳溪實驗室成立以來碩果累累。   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已攜手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時空AI感知技術創新中心掌握多傳感器融合、路徑自動規劃、點雲激光雷達物體識別與渲染、點雲超分算法四大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實現了技術自主化與產品國產化……   “我們將搶抓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機遇,開展原創性、引領性、前瞻性科技攻關,打造未來信息技術發展戰略高地,支撐未來產業布局。”天府絳溪實驗室主任、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委主任楊建宇表示。   高能級創新平台是資源耦合互動的集聚地,也是顛覆性成果誕生的“高產區”。在成都,以天府實驗室為代表的高能級創新平台,是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進一步拓展了成都科技創新重點發展領域,將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   積極推動校院地共建成果轉化新型機構,是成都布局高能級創新平台的又一探索。   不久前,芯華創新中心(北京中心)正式啟動,將充分發揮平台優勢,在科技成果與科技創新上雙發力,助力成都高新區打造服務戰略大后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   芯華創新中心由成都高新區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共同支持成立,通過提供“首席科學家團隊+空間載體+第三代半導體研發驗証平台+基金”全方位服務的方式,打造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截至目前,已鏈接60余項清華大學相關項目,促成18個項目落地成都,成功發揮平台牽引作用。”芯華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構建高能級創新平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引擎,為成都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注入澎湃動力。   如何讓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建設中試平台和創新創業載體   2024年,成都再次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的“一號工程”,全力讓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中試平台和創新創業載體,是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全市備案建成中試平台和概念驗証中心69家,服務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00余個,助力中試項目獲得融資超25億元,籌建50億元中試成果轉化資金,專注投資概念驗証、小試中試成果轉化項目。”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當創新成果完成中試后,如何讓科研團隊留在成都孵化“生金”?據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成都市中試服務聯盟理事長唐麗介紹,在科技成果轉化從1—100的過程中,依托“線下科創島+線上科創通”創新服務模式,為科技企業、科研團隊提供孵化載體、成果對接、資金支持、轉化服務,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就在上周,成都科技企業、園區代表“組團”前往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東北站活動,該活動共發布科技成果近500項。   截至今年9月,成都已舉辦196場“校企雙進·找礦挖寶”活動,累計挖掘548項科技需求,發布1520項科技創新成果,組織637個團隊與2059家企業開展對接交流。   除了到高校院所“挖寶”,“引”進來的校地合作也成果豐碩。   一直與成都共成長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通過建制化打造科教融合新格局、集群化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產業化引導高質量成果轉化,為成都經濟產業發展貢獻“中科系”力量。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正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副院長董微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近3年,在蓉落地成果轉化平台約60家,組織100余項技術轉移項目,為成都企業實現新增銷售收入約350億元。   成都,這座奮進中的創新之城,正快馬加鞭、提質增效,持續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不斷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鬆 吳怡霏

diy科技城市成都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