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27万亿理财,有多少买了基金?最新报告出炉(27万亿银行“理财江湖”要变天?!城农商行存续规模占比12%…)

  • 创业
  • 2024-12-23 16:31:51
  • 34

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公募基金在承接庞大市场理财需求方面频出佳绩。除了规模超越银行理财成为资管“一哥”外,还持续获得理财机构增配。

中金公司近日最新发布的《理财公募基金配置2Q23追踪》报告(下称“中金报告”)显示,从近期披露完毕的理财机构重仓资产数据来看,今年二季度理财机构配置公募基金的规模和比例双双回升,真实配置规模约达到了1万亿元。理财配置基金中大部分为债券基金,其中短债基金较一季度提升了10个百分点。在这一配置偏好下,鹏华、嘉实、广发、永赢、博时等公募上量明显。

截至10月15日,全市场理财规模为27.1万亿元,较一季度末低点累计修复2.1万亿元,呈现企稳复苏态势。报告认为,此前债券赎回压力逐步消退后,理财规模开始企稳复苏,开始增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而公募基金产品兼具收益性与流动性,理财机构开始逐步配置前期赎回的基金产品。预计短期内理财机构仍将聚焦于低波高流动性的基金产品、少部分理财机构开始增配被动权益型基金。从中期维度来看,理财机构基金配置或呈现更为多元态势,产品谱系更为全面、各细分领域能力较为均衡的基金公司,有望受益。

75%重仓配置为债券基金

公募基金具有广泛基民群体,呈现出较明显的普惠属性。但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由于规范的净值化管理和持续产品创新能力,一直都是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各类机构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对象。

中金报告显示,截至10月15日,全市场理财规模为27.1万亿元,较一季度末低点累计修复2.1万亿元,呈现企稳复苏态势。其中,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理财机构配置公募基金产品的比例为3.2%。这一比例虽不及债券(48%)、现金及存款(24%)、同业存单(10%)等资产,但从规模体量上却不可忽视。具体看,理财机构3.2%的公募配置规模为0.89万亿元,若剔除季节末存款冲量的季节性因素,预计真实配置规模约1万亿元。和去年4季度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理财机构对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分别提升了0.5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配置规模分别提升了775亿元和614亿元。

(二季度理财机构基金配置全景视图,来源:中金报告)

中金公司认为,理财机构增配公募基金,主要由于2022年11-12月债市负反馈带来的赎回压力逐步消退后,理财规模开始企稳复苏。同时,负债端压力缓释后理财机构开始增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以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其中公募基金产品兼具收益性与流动性,理财机构开始逐步配置前期赎回的基金产品。

这一结论可从以下持仓数据得以验证。中金报告显示,理财重仓公募基金中债券基金占比达75%。其中,短期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分别占比29%、27%、12%、6%。这里面,短期纯债基金配置比例较今年一季度末提升了10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分析称,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季度以来理财产品呈现短期化趋势,对应配置的债券型基金期限缩短;二是短期纯债基金流动性与收益性兼备,能发挥更好的交易属性。但或是因为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理财机构二季度对混合二级债基配置比例环比降低5个百分点。

这些基金公司靠短债基金上量

进一步看,理财机构在加大公募基金配置力度的同时,申赎也更为频繁,也使得委外市场的竞争与波动加剧。

据中金预测,截至2Q23末理财重仓的公募基金前五、前十、前二十的机构,合计占据理财公募基金配置整体规模的29.4%、51.0%、75.7%,集中度相较今年一季度均有所降低。从重仓基金市场份额来看,前十大机构及市占率分别为易方达基金(7.7%)、鹏华基金(5.7%)、招商基金(5.6%)、嘉实基金(5.5%)、建信基金(4.9%)、广发基金(4.6%)、永赢基金(4.6%)、博时基金(4.2%)、富国基金(4.2%)、汇添富基金(3.9%)。

从产品贡献来看,市场份额提升的基金公司,大多依靠短债基金上量。中金研报显示,今年二季度鹏华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永赢基金、博时基金提升了理财市场的委外份额。从产品增量上来看,主要集中于短期纯债型基金,以及货币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但对于在混合二级债基、灵活配置型基金领域市场份额较高的公募基金机构而言,市场份额有所流失,包括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等。

(理财重仓基金市场份额排名。来源:中金报告)

据此中金公司认为,预计短期内理财机构仍将聚焦于低波高流动性的基金产品、少部分理财机构开始增配被动权益型基金;从中期维度来看,理财机构基金配置或呈现更为多元态势,产品谱系更为全面、各细分领域能力较为均衡的基金公司有望受益。

更为具体地,中金公司基于理财重仓基金,还测算了每一家理财子公司在公募基金产品领域的委外合作情况。比如,从绝对份额与边际变化上来看,易方达基金发展较为均衡,与多家理财机构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鹏华基金则在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浦银理财的合作上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二季度在信银理财、浦银理财等账户上份额提升幅度较大。建信基金方面,则在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民生理财的委外需求中份额较高。

股混基金受两类机构青睐明显

与从公募基金公司视角有所不同,如果以理财公司为统计口径,则会看到理财机构的公募基金配置结构,大体上较为一致。

中金研报指出,大部分理财机构70%-80%及以上的配置产品为货币基金与低波债券型基金。而中高波债券型基金、股混型基金配置比例相对较高的机构包括,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一是国有大行理财机构,例如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等,认为或由于其主动权益敞口较低,需通过外部资管产品补足;二是多元资产配置积极、战略层面支持权益能力发展的机构,包括光大理财、宁银理财、中邮理财等。从二级分类来看,在中高波产品领域,理财机构主要偏好持有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被动股票型基金。

具体到各家理财机构方面,中金公司统计了各家理财机构重仓公募基金规模,并根据样本覆盖率推测各家理财机构实际持有公募基金的情况发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持有公募基金规模最大、均超过1000亿元;其次,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民生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规模超过500亿元。而在战略层面更重视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的理财机构,其公募基金配置规模相对较少,例如光大理财、宁银理财等,上述机构均较为重视在权益领域的主动投研能力构建。此外,负债端资金较为稳定、负债期限较长的理财机构,则对于流动性的要求更低,故配置的公募基金配置规模较少,例如苏银理财、南银理财等。

展望未来,中金研报认为短期内无需对理财行业的风险过多担忧,预计理财行业同比增速有望实现U型复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存款利率下调降低理财产品的竞争压力:今年以来,在存款自律机制引导、LPR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同时为保障合理的净息差与利润,在贷款定价快速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急需压降负债端成本。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缓解定存对理财的替代效应,理财产品的竞争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二是混合估值法、摊余成本法产品的发行降低净值波动:今年一季度,理财机构发力发行混合估值法、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上述产品封闭期限长、净值稳定,有利于缓解理财产品整体的净值波动与赎回压力。

三是流动性相对充裕:相较于2022年11月的债市博弈阶段,目前经济复苏力度相对较弱,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亦偏弱,银行间流动性相对保持充裕,认为有利于保障债市平稳。

但从中期维度看,中金公司表示仍需要警惕理财产品短期化带来的潜在风险。部分理财机构、商业银行渠道已自9月开始逐步放缓短期限产品销售,并聚焦拉长理财客户负债端久期,以减缓理财产品短期化的趋势;尽管这或将导致短期内理财产品规模上量有所放缓,但产品结构的优化及负债端资金稳定性的提升,有利于理财机构防范潜在的债市风险与赎回压力。

责编:汪云鹏

校对:李凌锋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3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又有大变化。日前,有媒体消息称未设立理财子的银行机构需于2026年底清理存续理财业务,市场迅速引发热议。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现有32家持银行理财子,除浙银理财外均已开业,但另有高达258家银行机构尚未成立理财子,却拥有存续理财产品,变革的风终是吹向了它们。

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城、农商行理财规模已被要求逐年削减,但这是监管首次明确给出清零最终期限。有业内人士认为,尚未成立理财子的银行机构业务规模本身较小,对利润影响不大,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番调整或使得中小行吸引客户能力进一步下滑。

明确存量业务在2026前清理完毕,城农商理财存续规模占比近12%

监管对银行理财业务再次出手限制。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监管日前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做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城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另有部分省份则要求所涉银行今年末压降到2021年8月底以前的水平。据悉,广东省、浙江省等区域银行已经接到通知,其他区域银行预计将陆续收文,该消息已经核实。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规模市场巨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内容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理财市场共涉及289家理财机构,存续理财产品共计39829只,存续规模达26.8万亿元。


全市场共有289家涉及理财的机构,然而其中只有32家是有牌照的“正规军”。截至2024年6月,已获批筹建的32家理财公司中,国有行占六席;12家股份行也是全数入局,仅剩浙银理财尚未开业;城商行已经开设理财子公司的有8家,其中只有青岛银行资产未过万亿,其他七家都是A股、H股老牌的万亿银行,妥妥头部;而农商行理财子仅有重庆农商行一家,第一农商行的“排面”;另外还有合资理财子5家。(整体榜单如下)


可鉴,仍有上百家有理财业务的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尚未取得理财子牌照。而从占比上看,自然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近年来监管的持续收紧,理财存续规模有超过八成都聚集在理财子公司。数据显示,31家已开业的理财子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为83.35%,高达22.47万亿元。这意味着,前文所提2026年将面临存量理财“一刀切”的对象是手握4.33万亿元、占全市场比达16.15%存量理财的258家非理财公司机构主体。

数据显示,未设立理财子的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理财管理存续规模分别位居非理财银行机构中第一、第二,各自达2.18万亿元、9865亿元理财存续规模,占全市场26.8万亿规模的8.40%、3.49%。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城农商行便有被要求压降理财规模。2018年监管部门首次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2021年9月,监管机构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尚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业务不得新增,存量规模逐步压降;2022年起,监管对中小城农商行压降规模连年提及,但仍未做强制性要求;直至此次,各地监管集中处理,有具体的时点要求,意味着将加速压降非理财子银行机构理财存续规模。

“通知”发布之后,有业内城商行人士表示,“在收到压降规模的通知之后,行领导正在研究对策,目前比较确定的是会开始推进理财自营到理财代销的转变。”此外,同样有农商行行长表示到,“当地客户在本地农商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的首选是储蓄类产品,占到了80%,其次才会考虑理财,目前已经开始发力代销业务,用精选产品、培训客户经理等方式进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至于政策实施后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方面,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影响不大,曾表态“理财的债都拿的短,我们都是觉得影响不大”“目前所在银行的理财业务规模本身已较小,压降规模对利润影响有限,2026年底全部清理完毕压力不大”“对于理财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压降规模问题不大,影响较大的是那些准备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等观点。

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理财规模的压降会对中小银行造成较大冲击,认为“因为中小银行很难拿牌照,少赚点钱还是小事,更大影响是流失优质客户”“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如果需要将非标资产回表处理,可能会对资本充足率造成压力,需要通过补充资本或调整资产结构来应对”。

经营压力倍增,去年银行理财子仅五家盈利

此次“一刀切式通知”的下达或与资管新规的持续推动相关。

早在资管新规发布之时,就明确要求强化法人风险隔离,将资管业务分离至子公司,只是并未设置明确时间线,理论上符合资管新规能继续发行理财产品的目前来看只有银行理财子。但监管进一步从严之下,银行理财子的金融牌照却出现惜发状况,同时也将面临牌照梳理地区均衡、控制合理区间等问题。

资管新规第十三条明确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尽管其中并未明确要求具体落实实现,但有监管机构官方回复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资管新规的资管产品。

而此次之所以借力资管新规进一步要求实现风险分离,其原因或主要在于在当下承压环境,银行理财容易出现“入不敷出”。以往银行业环境上行时,可以将期限为几个月的理财产品对标期限为几年的债务,当某个产品出现亏损,可以用新发产品的方式将之前需要支付的本息补齐,即便过程中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理财产品也可以在资金池里,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填补窟窿,只要银行不断地售卖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就能兑付到底。

但承压环境下,银行这种方式显然不太能行得通了,《行长速览》统计发现,2023年末,21家银行理财子中,仅五家实现利润正增长。


只是监管从严的同时,理财牌照发放的节奏将成为另一个问题。据悉,2022年以来,理财牌照发放节奏明显放缓,仅北银理财、浙银理财、法巴农银理财三张理财牌照获批,而倘若后续中小银行未如期能拿到理财牌照,便只能被迫告别发行理财产品的历史,只能作为代销其他银行理财的主体。

对于体量和规模都足够的几家农商行准许成立理财子、拿到理财牌照肯定没问题,只是时间和节奏的问题,如成都农商行、上海农商行、北京农商行等现今理财业绩不错的银行,但若单纯以业绩规模来权衡,理财公司未来新批或过度集中经济发达地区,监管方也需考虑区域平衡,如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也应实现个别准入。

此外,牌照缓发是个问题,但速发也是问题。众所周知,银行的理财业务极易滋生影子银行风险,这也是资管新股发布之初重点改革防范目标之一。而后续若未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过量发放牌照也将滋生严重的影子银行风险。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