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南昌大学心理学考研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 职场
  • 2024-12-22 01:06:58
  • 13
  在大脑深处,有个名为杏仁核的脑区,因形状酷似杏仁而得名。今年9月,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环路和分子机制”项目成果被授予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它缘何能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其科学意义及潜在市场价值是什么?带着问题,记者探访了南昌大学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潘秉兴教授科研团队。   作为“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环路和分子机制”项目第一完成人,潘秉兴对项目这样阐述:“日常生活中,谈到一个人精神不大正常,会称之为‘神经搭错’。事实上,‘神经搭错’真有其事,焦虑障碍患者确实存在神经搭错的问题,而我们研究的重点,通俗地说就是找出究竟哪里搭错了。”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指出,世界上约有八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障碍。目前,焦虑障碍发病率位居所有精神疾病首位,其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发病率高,这是此项研究的重要背景。   焦虑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应激)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时,产生的一种常见负性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反应可提高个体警觉水平,动员更多的体内资源应对环境变化,促进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持久、过度的焦虑,则是焦虑障碍等多种重要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   2013年,潘秉兴科研团队启动该项研究。他们制作了许多动物模型,深入了解引发焦虑障碍等精神疾患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促进精神疾病发病的精准生物学机制。   “我们制作的动物实验模型,有一种是让小鼠生活在具有攻击性的动物身边,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它连糖果都不吃了。原本糖果可以说是所有动物的‘最爱’,属于能量的来源,小鼠放弃糖果,从一个侧面说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对此展开细胞和分子方面的研究。”潘秉兴介绍。   医学研究表明,位于大脑颞叶深处的杏仁核区作为负责情绪表达调控的核心脑区,杏仁核基底外侧区(BLA)神经元激活水平和时程,与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潘秉兴科研团队通过建立慢性应激诱导焦虑障碍的动物模型,系统研究慢性应激对杏仁核基底外侧区(BLA)内具有不同连接特征的神经元整合上游脑区突触输入的调控,以及对它们自身结构与活动的影响。   “我们做了多种动物模型试验,逐渐找准了方向,发现调控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神经环路机制,并通过脑细胞研究探讨分子机制,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这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助力。”潘秉兴表示,临床上的抗焦虑药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但药物往往覆盖整个脑区,存在疗效不理想、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明晰焦虑障碍发生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可以为精准、靶向干预相关精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持。   该研究项目围绕焦虑障碍产生的杏仁核环路和分子机制,在分子、突触、细胞、环路以及动物行为水平等多个层面,解析杏仁核不同神经元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创研究成果,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对于防治日益频发的神经精神疾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卫生负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下一步研究方向,潘秉兴表示:“科研团队将进行更为精准的神经环路研究。这样的研究虽然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相关成果有望为开发高效、精准的精神疾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今天的创新很可能会改变明天的生活。”(全媒体记者 陈 旻)

南昌大学心理学考研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有话要说...